追求原生态的理念被人追捧,自然似乎是最好的解决方案,向自然趋同成了一种趋势。

但是自然并不意味着最优解。一个很好的例子是,在农业领域,通过嫁接、选种等手段人工干预作物的生长,往往可以得到更高质量、更多数量的作物。

自然在漫长地演化中会寻求更有利的解决方案,但这需要不断地随机碰撞来实现。而人工的介入则干预、加速了这一过程。

日本的传统乐曲听起来悲凉,在今天可以用乐理知识来解释:

A 和声小调 harmonic minor (6 7 1 2 3 4 #5) 阴柔,锋冷;

C 自然大调 nature major (1 2 3 4 5 6 7) 蓬勃,阳光。

本人觉得增二度音程为决定该调性听感的主要条件:4 #5,而日本传统民族调式也有这些影子。

——摘编自知乎用户 Mak Chiu 的回答

这是基于理论的解释。在理论尚不清晰的时候,原理就不得而知。这使得人们只见其表不解其里,知其一不知其二,只知日本音乐悲凉,而不知小调。世界上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,从这个角度思考会有趣一些。

看到过两次以自然形态死掉的苍蝇。

第一次大概是在十年前,一个寒冷的冬天,一只苍蝇趴在台阶上死掉了,维持着生前的形态,好像还活着。但是无论怎么靠近它,它都没有任何反应了。

第二次是在刚才,打开水的时候,看到一只趴在饮水机下边的苍蝇。它安静地趴在那里,身上满是脏污和潮气。接完水浇了一些水在它身上,它只是被水冲走了一些距离,一动不动。

苍蝇死后还能维持生前的姿态,能够靠着脚上的吸力附在物体上,是有些奇特的。

前几日观一则视频,作者义愤填膺指责「男娘」现象,呼吁男性要有阳刚之气。

借以担忧男性弱小审美占上风以致国家衰落的借口批判「女性化」观念,或多或少是自身的控制欲,一种家长主义的思维。

对于别人的穿着风格进行指责并试图强加所谓的「男性化」或「女性化」观念,反映了对个人自由和多样性的不尊重、对传统性别角色观念的固守。更深层次的,是对他人的异化,对一定群体的暴力。社会要进步,需要更多的包容性。

「没有学术的民主和思想的自由,科学就不能繁荣。」没有对少数群体的包容,社会就不能进步。建立在对他人自由和多样性的尊重上的批判,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包容性。建立在自身狭隘的包容性的批判,则是赤裸裸的暴力。

《三国演义》的第一回写道:

话说天下大势,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。周末七国分争,并入于秦。及秦灭之后,楚、汉分争,又并入于汉。……

这段话里的「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」也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词语。尽管此词意指领土、政权的更迭,但是在现在或许可以有新的有趣的理解。

在过去,许多电子产品的功能追求专、精,比如 MP3、DVD 等,前者致力于为音频服务,后者致力于影像,此谓之「分」。但随着时代的发展,计算机开始将他们一统起来,透过更灵活的编程和日趋完善的硬件实现了这些功能,手机这类便携的计算机形态更是加快了对「分」的消散,此谓之「合」。综合看来,这是「分久必合」。

在今天,又有许多人开始追求「分」,比如购买专门的 MP3 用于听歌。不可否认的是一些设备的专业性确实优于笼统的计算机,但是也有一些人是为追求专而精的乐趣。于是,又成了「合久必分」了。

在中国大陆,常见的道路命名结尾有「大道」「路」等,比如「康虹路」「世纪大道」等。对于小路,则有着五花八门的命名规则,在这里浅作收集。

今日阅维基百科的郭杰瑞词条,其中有“批评”一段写到:

有批评指郭杰瑞……对中国只赞不弹,对美国只弹不赞……

只赞不弹是什么?从上下文推测,应该是“只赞扬不批评”。在 Google 和百度检索,均没有解释,但是找到了一些使用,证明该词也并非空穴来风:

我们当然知道很多事情可以做得更好,我们也应该虚心接受批评。但只弹不赞,会不会抹煞了很多有心人默默耕耘的成果,对年轻的学生不公平,而且扭曲了教改的真像?(李国章《教改正确 坐言起行莫蹉跎》
因為禪宗對多聞是只彈不贊,這就造成了一種反智的傾向。(冉雲華《佛教中的「多聞」概念》

在读秀检索,亦是有一些句子,但仍未有解释。不过,只要解释好“弹”的意义就能解释明白这个词的意义了。查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的“彈”,就可得到此处“弹”的意义了:

糾劾、檢舉。《漢書·卷八四·翟方進傳》:「(方進)十餘年間至宰相,據法以彈咸等,皆罷退之。」《宋書·卷八七·蕭惠開傳》:「偃任遇甚隆,惠開不為之屈,偃怒,使門下推彈之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