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求甚解

在一些学科中有一种现象——学生并不理解事情的本质是什么,但能够通过总结出的规律、公式解决问题。这有些类似于黑箱理论,无需关心过程,只关心结果。

例如,在线性代数中,对于式子

$$ 2 \left [ \begin{matrix} 1\\ 2\\ \end{matrix} \right ] = \left [ \begin{matrix} 2\\ 4\\ \end{matrix} \right ] $$

学生知道这是由于

$$ C \left [ \begin{matrix} a\\ b\\ \end{matrix} \right ] = \left [ \begin{matrix} Ca\\ Cb\\ \end{matrix} \right ] $$

得到的,但可能并不知道背后的原理。在线性代数中,上述可以表示为一个向量,而 $C$ 则被视为使得向量缩放的标量

我对「不求甚解」现象的推演如下:最先释明这些定义的人应当是通过向量和标量的关系发现,并最终希望总结为简洁的公式方便计算与书写。但是在后续讲授的过程中,教师可能没有阐明原理,而是直接给出公式让学生记忆。这导致了原理到最终结果间的过程丢失,使得学生不求甚解。

这一现象并不仅仅在数学教学领域可以看到,物理学、计算机等领域亦比比皆是。

在应试教育下,或者对于生产来讲,不求甚解地掌握知识并能够运用已经足够满足学习知识的目的需求,但「知其然知其所以然」也应当重视。诚然,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可以省去一些繁琐的记忆,但是原理的阐明应是有益的。这听上去可能是脱离生产谈论的高调,但我认为不求甚解只能「写意」,而个人对于探索过程的「写实」追求也应当予以重视——这符合教学中美育的要求。

添加新评论